隨著全電發票的普及,可以預見,全電時代基于“以數治稅”的大背景下,對于稅務機關來說,企業的各項經營數據將更透明化。因此,企業有必要從財稅工作出發,提高自身的稅務合規水平及意識?!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?,企業應考慮優化如下各項管理流程,以降低其稅務風險:
企業管理——全管理流程協同化
全電發票協同管理及財稅一體化
全電票所涉及的各個環節,貫穿業務、財務、稅務和電子檔案各鏈條,這將推動企業布局合規、高效的業財稅一體化管理體系,實現業財稅的流轉與數據交互和連接。
全電發票的入賬歸檔要求
全電票作為電子會計憑證,根據相關規定[3],一般而言,納稅人僅使用全電票電子件進行報銷入賬歸檔的,可以不再另以紙質形式保存。納稅人如果需要以全電票的紙質打印件作為報銷入賬歸檔依據,應當同時保存全電票電子檔。
發票管理——強化合規風險管控
動態授信額度
全電發票取消了票面限額,推行“授信總額度管理”,這雖然為企業提供了便利度,但開票額度會根據納稅人稅務合規情況進行動態調整,也就是說,如果企業一旦出現稅務合規問題,開票額度就會受到影響。因此,企業應尤其注意規避不合規風險。
協同管理要求
發票的管理須從進、銷兩方面進行發票管理措施的協同升級,對外準確無誤快速開具全電發票、對內企業收取全電票的內控管理(尤其在費用報銷方面)也需更新,從而保障發票使用合規,避免潛在稅務風險。
尤其對于大型企業及集團企業,其業務形態較多,機構組織復雜,發票的管理復雜度較高,需要極強的流程整合及系統支撐能力。
過渡期管理——應對過渡期的管理措施
目前,全電發票的受票試點工作已擴至全國所有省市。而全電票的開具也已經在10個省市試點,由此可見,在全國實現統一的開具和受票的全電票新時代即將開啟,普通紙電發票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。
開票端
在過渡期內,跨區域的企業尤其是分支機構多的大型企業,其運營區域可能處于不同的全電票試點階段,涉及多種開票模式和系統,需要同時支持稅控發票與全電票的自動化處理,這對企業的發票內控管理、風險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提高。
受票端
過渡期內企業可能收到紙質發票、電子發票、全電發票等多種形式的發票,系統需要支持多種渠道采集并應該可以自動采集發票信息。同時,發票查詢查驗、勾選認證,需要在不同平臺切換。因此,為了合規、合理地歸集不同類型的發票,企業仍然需要優化不同發票的管理流程,與此同時積極部署進項系統升級方案,承接全電票的應用。
一言以蔽之,在全電票完全替代稅控發票之前,企業仍然需要在過渡期同時做好開具、接受并管理普通紙電發票和全電票的工作,同時要提前布局信息系統的建立或升級,規避稅務風險的發生。